中国开始进行双创,鼓励学生创新,创建了许多项目,我们不禁对这些人,学生感叹,都是从学校出来的,为什么差距那么大,民强则国强。
双创示范基地”真的来了!而且是这么快就来了!从年初的“初见端倪”,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写道“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再到4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首批选择部分省市的一个区域等地“试点”,“双创示范基地”从提出到落地,速度之快、力度之大,都说明了一件事:“双创”已经到了要迈向更高层次和水平的关键时期。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由当前“双创”发展的现状决定的。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为创业提供了诸多可能,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中国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超过一万,看上去“双创”似乎一路高歌猛进。
但“理想”如果不能在“现实”中找到根基,就只能称为是“空想”。国内的“双创”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多少染上了急功近利的“毛病”。比如,目前市面存在的一大批孵化器,还停留在拼地理位置、装修、资源等表层上,大多数孵化器都在提供同质化的场地及服务,这类孵化器更像是地产商而不是孵化器;比如,不少创业者还没想好一个产品,也不知道怎么去解决用户的问题,很多人就是为融资而融资,以获得了多少融资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志;再比如,李克强总理前两天在清华、北大考察期间,提出的各学科科研经费使用制度问题,即便有了“双创”的意愿,但在具体的制度激励方面,目前仍然落后不少等等。
甚至在全国争建孵化器过程中出现了“孵化器太多,创业者不够用了”的乱象,在市场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孵化器争先恐后地抓取创业者及创业项目,这样的恶性竞争,让原本严苛的项目评审变成了走马观花,创业者无需再担心自己的项目是否符合孵化器要求。创业者就像逛街一样去各家孵化器挑选,而不是被选。
所以,在经历了“双创”的“初创期”之后,“双创”也到了要迈入更高层次和水平的“成长期”。而以本次“双创示范基地”设立为标志,“双创”将正式纳入规范、科学发展的范畴中来。
具体来看4月20号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的内容,我认为其对于下一阶段的“双创”升级,有着三重重要意义:
首先,开展以全面铺开的试点为标志的系统试验。会议中提到“首批选择部分省市的一个区域,同时选择若干高校和科研院所、已有成效的生产企业、网络平台企业等建设双创示范基地。”与“跨境电商”、“国家级高新区”等多次、少量、逐步放开试点不同,“双创示范基地”的试点从量到设计的范围,都要多出不少。除了数量上的增多之外,在构成的主体上也有变化。除了固定的“部分省市的一个区域”,即政府角色之外,这次的试点,还涉及产学研整套体系,真正从“双创”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同时着手。
同样是在本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谈到设立“双创示范基地”时,特别强调:“双创示范基地的名称中有‘示范’二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以发展新经济,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而这个“示范”从最初开始,就是一项完善的系统试验。
其次,“双创示范基地”试点的设立,是明显、易见的,而 “双创”支撑、配套的政策和制度的完善和试验,则是本次会议提到内容中,容易被人忽略的部分。
李克强总理,对这两者分别用了“面子”和“里子”的说法,他说,“我们这次既然确定了双创示范基地要在一些领域先行先试,那就要把大家切实关心的问题理出来。咱们不能光‘吼一嗓子’,还要有‘金刚钻’。不能光给双创示范基地戴个‘帽子’、铺个‘面子’,还要有实实在在的‘里子’。”
李克强总理提到的“里子”,就是支撑“双创示范基地”落地的配套和机制了。除了会议上提到的“重点围绕简政放权、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成果收益分配和科研经费使用制度、人才流动、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发展分享经济”等之外,还有包括类似于“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金融创新,比如创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及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和完善,比如创业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的健全,比如制定事中事后监管办法等等。通过这些体制机制的创新,来实现创业的便利化,让创业扶持真正做到可操作、能落地。
第三,“双创示范基地”试点的设立,仍然要以产业园平台为支撑。在去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中,提到“鼓励地方探索先行,支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加大改革力度,强化对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扶持,充分发挥四众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本次会议提到试点选择的标准时,特别提到了“已有成效”,而对于大部分省市来说,无论是孵化园还是科技园大都是当地的产业园区重要组成部分。以河南产业集聚区为例,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现代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体系,包括长葛、孟州等地,“双创”已经完全融入到了产业集聚区建设中来。
总之,我国“双创”的热潮和趋势都有了,如何淘汰那些重复性、低门槛、没有技术含量的创新,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同时与产业园等尸体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就成了下一阶段“双创”的核心重点。而“双创示范基地”试点的设立,是前往下一阶段迈出的重要和关键的一大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大连达沃斯开幕式致辞中详细阐述他屡次在不同场合提及“双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原因。他指出,“双创”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人的创造力是发展的最大本钱。
“双创”是李克强总理在去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他在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上重申了“双创”的重要性。
“人的创造力是发展的最大本钱,中国有9亿多劳动力,每年有700多万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创业创新之中,催生了新供给、释放了新需求,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李克强说。 李克强指出,“双创”是扩大就业的有力支撑。”经济增速放缓而就业不减反增,主要是因为新的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我们通过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等,现在每天仍有1万多家新企业注册成立,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一年半以上了,目前仍然如此,这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此外,“双创”是发展分享经济的重要推手。“目前全球分享经济呈快速发展态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路子,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搞创业创新,门槛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这有利于拓展我国分 享经济的新领域,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再次,“双创”是收入分配模式的重大创新。千千万万人靠创业创新增收,更好发挥了“一次分配”作用,初步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众人创富、劳动致富之路,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分配格局。
最后,“双创”是促进社会公正的有效途径。无论什么人,只要有意愿、有能力,都可以靠创业自立、凭创 新出彩,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上升通道,更好地体现尊严和价值。
“31个省(区、市)2110所高校、直接参与学生545808人、提交的项目作品118804个”,截至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启幕之际,参赛大学生数已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最高的省份参赛比例达到6%),直接参与学生与提交的项目数量分别是首次大赛的3.3倍、2.7倍,更有5个省份报名项目数超过1万。
自3月份第二届大赛启动以来,众多高校蓄势待发,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变革等方式为各自“种子选手”蓄积力量,于无形中努力打造着“永不落幕”的比赛。
回顾经典,意犹未尽。展望和期待第二届大赛将带给我们震撼之时,亦需向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决胜出的金、银奖项目致敬。正是有了 “前人”的探索积淀,后来者方能居上并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