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日中国互联网管理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以下有趣的事实和趋势。
上网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互联网总体规模进入发展常态期
根据报告统计,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个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企业互联网普及率达78.7%,人均在线时长每周达26.1小时。各类互联网应用成为了满足个人日常生活需求、满足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方式,55.1%的城镇网民、47.9%的农村网民认为自己比较或者非常依赖互联网。互联网实质上已经成为国民大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报告统计,未上网网民的上网意愿进一步下降至11.1%,而且非网民不懂电脑/网络的比例也上升到61.3%,这使得进一步扩大、转化非网民的客观培训成本和主观沟通成本逐渐增高。同时考虑到未来中国人口结构问题,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网民总体规模发展应该趋于常态。
移动互联网成为业务拓展首选,文化旅游业将成下一个被颠覆行业
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手机上网已经逐渐成为上网的首选方式,达到上网总人数的85.8%。智能手机与个人信息的深度绑定,则能挖掘出更为个性化的应用,使得业务开展更具针对性,更能挖掘行业痛点,在极短时间实现业务的爆发式拓展。
报告显示,2014年手机旅行预订用户年增长达到194.6%,成为了增长最快的移动商务类应用。而随着各大互联网企业竞相进入在线旅游产业,将加快完善旅游行业的线下服务体验、旅游数据挖掘、线上线下相互驱动等重要产业升级步伐。一旦线上企业完成线下旅游景区的战略融合,整个文化旅游业将迎来一次大的洗牌过程,我国将有可能出现几个大型旅游服务提供商,实现整个传统文化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网站自制视频内容将获更大发展,手游市场仍有成长空间
目前,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了4.33亿,手机视频用户为3.13亿,手机网民使用率为56.2%。随着移动网络环境的不断升级,移动视频端能够充分利用用户碎片时间,移动视频用户仍将继续上升,而传统PC用户将逐渐下降。根据调查统计,手机用户主要观看的视频长度为10至30分钟,类型主要为综艺、搞笑、原创和游戏类视频。而现有购买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往往从时长和内容类型上并不能完全对应手机用户的需求,因此视频网站制作“短时长、快节奏、笑点多”的新型自制内容,既有利于应对手机用户的差异化观看需求,降低购买影视内容的成本,也有利于建立起网站风格和品牌,增大用户黏性。
根据调查显示,使用电视收看网络视频的用户中,58.5%的用户是通过智能电视收看,70.0%的用户通过网络机顶盒收看,各种技术解决方案都未显示出压倒性优势,非技术原因也造成了推广普及的波动。目前尚无法确定未来客厅入口设备的发展趋势,但不排除智能路由器、游戏主机等新设备通过“曲线超车”的方式,完成对现有设备的赶超,从而成为家庭娱乐的硬件入口。
网民中整体游戏用户的规模达到37716万人,占网民总体的58.1%;手机用户规模为24823万人,占网民总体的44.6%。由于手机游戏用户主要为近两年增长的新用户,尚未形成3年以上老用户群体,付费用户群体要少于电脑客户端用户,但由于手机计算能力的提升、用户游戏依赖性增强、手机支付便捷性等,手机游戏的用户数量和支付比例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而根据《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基础性数据调查》的研究结果,网络游戏的整体市场容量可达到3000亿元,目前只达到1/3左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加强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放共享国有数字文化资源
今年年初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对于全社会的覆盖,但是在现有意见当中,更多的是采用“重型”基础设施服务的发展策略,投入成本高,服务成效难以即时呈现,同时无法应对大规模人口流动带来的设备闲置风险,且现有规划战略并未与互联网移动化的发展技术趋势相结合。若考虑到“宽带中国”战略的不断推进,架构基于移动互联网之上的“轻型”服务基础设施,则能够有效搭上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专车,更加紧密地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来,用最小的投入成本换取最大的服务效益。
互联网成功的本质在于信息共享。本次报告显示,60.0%的网民对于互联网分享持积极态度,通过信息与资源的互惠分享,降低了交易成本,也创造了新的价值。国家拥有的数字文化资源,理应免费为全体国民所共享,这也是符合互联网时代民意的发展趋势。实现国有数字文化资源的免费开放共享,降低大众的访问门槛,并以此为契机,展开新的文化创作,这样才能使已有的数字文化资源收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成为繁荣数字文化创作的“基础设施”。